交椅、圈椅、官帽椅等10种常见经典中式椅子解读!
2024-10-20 17:39:50
自古以来原是没有椅子的,古人均席地而坐,而现代所见的古代椅子,都是明清的椅式,主要有靠背椅和扶手椅两类,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。
根据《诗经》记载,椅子的出现当在汉灵帝时期,其前身是汉代时由北方传入的胡床。
南北朝时出现了四条腿的扶手椅,唐代中期以后,因椅子逐渐增多,椅子才从“床”的名称中分离出来,始有椅子之称。
交椅,原始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折叠坐具,叫胡床亦称“交床”、“交椅”、“绳床”,可以折叠,便于携带。
这种椅子的结构上很像马扎,摆放时,采用方框形结构制成的椅腿,沿一个铁轴拉开,呈交叉状而得名。
交椅有圆弧形的靠背及扶手,从高到低一顺而下,坐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,十分舒服,座面是软屉,椅腿可以折叠,下面有放脚的踏床。
使用时,交椅摆成八字方位,宾主对坐,也可在大堂正中放一把交椅,左右两侧摆放一至数把交椅。
交椅的圆弧形的靠背及扶手,对木材的纹理选用要求很高,讲究者是三拼(即用三条弧形的木,用楔钉榫连成的),一般为五拼。
圈背连着扶手的扶手椅,圈背和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,坐靠时可使人的臂膀倚着圈形的扶手,十分舒适。
圈椅是交椅的改进,圆婉优美的椅圈通过后立柱,从高到低一顺而下,成为扶手,靠背板向后凹曲。
扶手下装有向外弯曲的联帮棍(又叫“镰刀把”),座下装壶门券口牙子,腿跟处装有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管脚枨,叫步步高管脚枨。
例如,比灯挂椅的后背宽的椅子叫“一统碑”椅,言其像一座碑碣,南方民间亦称“单靠”。
灯挂椅:靠背椅式样之一,其搭脑的两端挑出,很像江南农村竹制油盏灯的提梁而得名。
屏背椅:靠背椅式样之一,因把椅子的靠背做成屏风式而得名,常见有“独屏背”和“三屏式”等。
禅椅,被称作是拥有禅韵的一把椅子,空灵,极简,是中西方艺术界热捧的家具明星。
椅盘宽大,使扶手加长,盘上空间益加开阔,审美旨向益趋极致,一切又无悖谬之处。
四出头官帽椅是明式扶手椅的典型式样之一,这种椅子的“搭脑”两端出头,扶手的前端也出头,所以叫“四出头”。
“官帽”是“搭脑”的形状,为正中削出斜坡,向两边呈八字形微微下垂,然后又挑起,两端出头,形似官帽。
四出头官帽椅最大的特点是背板多为“S”形,且多用一块整板制成,造型朴素大方,圆形立柱与后腿一木连做,两扶手正中下接连帮棍,以下粗上细直立,人坐在椅上比较舒适,符合人体功能学,是明式椅具中的精品。
熊猫体育app
南官帽椅是明式家具中椅子的代表式样之一,因流行南方,故在“官帽椅”前加一个“南”字,以示区别。
南官帽椅和“四出头官帽椅”的区别是“搭脑”的两端和两个扶手的前端均不出挑。
南官帽椅从造型上看,不如四出头式大方,但南官帽椅在装饰手法上比较容易发挥,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装饰椅背及扶手,用材可方可圆,可曲可直。
一般来说,南官帽椅要比官帽椅的年代要偏晚一些,到后来还出现了两出头南官帽椅。
玫瑰椅的雕饰十分繁复,靠背镶板透雕六螭捧寿纹,下以圆形螭纹卡子花支垫,扶手横梁下装壶门牙,浮雕螭纹,藤心座面,下装券口牙子,浮雕螭纹及回纹,圆腿直足,足间步步高赶枨。
这种宽大的扶手椅以南官帽椅的做法为基础,将座位的前缘加宽后做成六角形座面,故相应设有六足,扶手前端不出挑,六足之前装有管脚枨,北方称“六方椅”。
清代的扶手椅中,有一类屛背尺寸较大的椅子,造型厚重庄严,成排陈设在厅堂之上,民间称“太师椅”。
这种椅子与尺寸较小,构件简单的扶手椅在风格上大不相同,故可以成为一类,有较高收藏价值。